i內江 2021-07-28 12:22
陳莉萍
“作為一名黨員,做工作就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,不斷學習進步,努力將其做好。”這是內江市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管網規劃管理部副經理張羽的信條。
自2017年3月任現職以來,張羽帶領部門員工不懈努力,使內江城區的自來水漏損率下降至11.15%,查找供水管網暗漏水點681處,減少自來水物理漏失約450萬噸,減少公司經濟損失、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共計1400余萬元,有效排除供水安全隱患350余處,保障了市民安全用水。
因表現出色,張羽被選舉為內江市第七屆黨代會黨代表,先后獲評內江市優秀共產黨員、內江市優秀志愿者。今年6月,在四川省“兩優一先”表彰大會上,張羽獲評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。
張羽處理工作事務
水管鋪到哪里,
巡查腳步就到哪里
7月21日,烈日當空,上午一上班,張羽就帶領同事開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。
這是管網規劃部的日常工作,看似不起眼,卻關乎民生大計——100萬內江城區市民的用水安全。
與其補救于已然,不如防患于未然。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,管網規劃部開展常態化巡查,以便及時發現、處理問題。
部門5人分三組,劃片區巡查問題,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,他們總是行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。
作為分管該項工作的負責人,同時也是資深技術骨干,張羽一有時間就加入巡查隊伍,了解相關情況,協助解決技術難題。
白天管網周圍往往聲音較多,環境嘈雜,因此晚上是巡查發現問題的最佳時機。夜幕降臨,城市逐漸“入眠”,張羽和同事們開始忙活起來,他們穿梭于大街小巷,一邊走一邊用儀器檢測問題,俯身側耳傾聽,為城市自來水管網“把脈問診”。
巡查發現問題,他會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反饋處理。對于不明白的問題,巡查結束后,他就利用休息時間,針對發現的問題,翻閱相關書籍、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,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。
扎根一線十余年,
練就探漏“順風耳”
當天上午10時許,巡查歸來的張羽額頭上的汗珠還未干透,又接到電話——花園灘大橋旁對口灘原水管道破裂,需查找漏點。
原水管道事關水廠取水,若不及時處理,對用戶用水將造成影響。“走,去看看怎么回事!”張羽立刻帶著同事出了門。
彼時,室外溫度已達30余度,到達花園灘大橋邊,一行人走過石板路、穿過菜地、鉆過齊人高的雜草叢,來到漏水點。漏出的水已流成小溪,嘩嘩作響。經探測,張羽初步判斷漏水點在閥門旁邊,需要開挖后確定。
經與相關人員溝通,張羽等人確定下午一上班就到漏水處協商解決方案。當記者說到天氣熱時,他回答得很干脆:“熱,工作還是要做好!”
張羽是探漏技術骨干,很多重難點探漏工作都要他和老師傅出馬。
張羽在探漏
探漏是一項技術活,借助聽音桿傳出的聲音排查、尋找漏點。但聽音桿傳出的聲音可能有漏水聲、用水聲、車輛經過的聲音等,以上聲音之間的差別很小,要通過辨別聲音排查問題,全靠日積月累的學習和經驗。
2009年初到公司時,他對此也是一竅不通。在兩個師傅的帶領下,他認真學習摸索,利用業余時間學習,逐漸掌握要領,通過尋找漏點等為居民用水便利與安全保駕護航。
2016年的一天上午8時許,公園街和上南街片區突然停水,初步判定因管道漏水造成停水,但漏點具體在哪,則需仔細排查。
張羽時任探漏組組長,為查找漏點,他帶領同事從人民公園門口到上南街口,逐個查看閥井是否有漏水聲。上午11時,終于在半坡井找到一處漏水點。可該處漏水修好后并未實現正常供水,“看來還有漏水點。”張羽帶著同事繼續查找,直到下午5點才順利找出第二個漏水點。
及時查找、協助處理漏水點,不僅是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,更是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的必要舉措。
近年來,水務公司在部分小區安裝了監測表,監測用水情況。今年3月,公司發現玉帶花園小區供水異常,較以往供水量多出2萬余噸。居民正常用水一般不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,極有可能是該小區供水管道漏水。
張羽和同事前往現場探漏,由于管道絕大部分位于停車場和已上鎖關閉的辦公室地下,且緊鄰玉帶溪,漏水點不易發現,加上不熟悉管線分布情況,他們只能“盲測”。
其間,他們逐條排查供水管網和消防管網,根據地下傳來的漏水聲音大小,大概確定了漏水方位,但要詳細定位,則需憑經驗判斷。
“漏水聲和放水聲都是水流摩擦管壁而產生的聲響,相比用水產生的流水聲而言,漏水聲是持續性的。”張羽介紹,通過排查各條管網,結合地下傳出的聲音判斷,他帶領同事用了三天時間排查出三個漏水點并聯系修補,及時阻斷了國有資產流失。
彰顯黨員本色,
急難險重任務沖在前
隨叫隨到、快速反應是管網規劃部的工作要求,張羽以身作則,從不因個人原因影響工作。
張羽學習相關資料
2019年2月,張羽的父親身患重病,經常住院治療。
白天忙工作,晚上到父親病床前照顧,連續數月,張羽平均每天休息時間不足5個小時。領導、同事都勸他請假專心照顧父親,他疲憊的臉上卻揚起笑容:“供水的事,放心不下!”
確實,在面臨急難險重任務時,他總是沖鋒在前。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發,多數居民宅家隔離,但供水不能斷,張羽和同事們照常工作,堅持奮戰在一線。
彼時,東興區肖家沖建設集中隔離點,隔離人數增多,用水需求增大,原本的管道已無法滿足需求。公司當即要求:“改管道!”
改管前測水壓也是張羽的工作之一,將為管道設計提供重要依據。一邊是感染病毒的風險,一邊是該區域群眾的用水需求,怎么辦?
群眾的需求,就是黨員的使命。他主動請纓,帶領部門員工,配上必要的防護物資急速趕往肖家沖。測水壓后,改管工程動工。
但工作進行得并不順利,改網后,該區域的供水管網又出現破損情況,難以保障正常供水。張羽再次深入隔離區,經過近1天的探測,最終檢測出破損管網并修復,恢復正常供水。
還未來得及休息,位于樂賢街道的內江市實驗小學(東區)旁隔離點的改管工作隨即展開,他二話不說帶領同事趕往現場,配合完成防疫應急通道工程改管項目,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及隔離點的安全用水提供保障。
張羽還有一個身份——黨員志愿者。進入水務公司以來,他幫助群眾解決用水困難300余次,參加社區公益活動40余次,幫扶結對困難群眾脫貧,多次參加黨支部組織的“愛心送考”活動……并且,他還主動幫助周圍的孤寡老人,常去陪伴老人,為其打掃衛生。
自擔任管網規劃部副經理以來,張羽帶領團隊全力以赴,使內江城區的自來水漏損率下降至11.15%,查找供水管網暗漏水點681處,減少自來水物理漏失約450萬噸,減少公司經濟損失、避免國有資產流共計1400余萬元,有效排除供水安全隱患350余處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。